驚弓之鳥-中華語文大辭典
驚弓之鳥惊弓之鸟ㄐ丨ㄥ ㄍㄨㄥ ㄓ ㄋ丨ㄠˇjīnɡɡōnɡzhīniǎo《戰國策‧楚策四》記載: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,聽到弓弦聲就墜落下來。比喻曾受過驚嚇,遇到一點動靜就惶恐不安的人。[例]上回車禍讓他變成~,如今只要聽到剎車聲便緊張萬分。
驚弓之鳥-辞源3
【驚弓之鳥】戰國策 楚四:“有間,鴈從東方來,更羸以虚發而下之。魏王曰:‘然則射可至此乎?’……對曰:‘其飛徐而鳴悲。飛徐者,故瘡痛也;鳴悲者,久失羣也。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,聞弦音引而高飛,故瘡隕也。’”後因以驚弓之鳥比喻受過驚嚇,略有動靜就害怕的人。晉書 王鑒傳上疏:“黷武之衆易動,驚弓之鳥難安。”也作“驚弦之鳥”。穀梁傳 成二年秋七月“去國五十里”唐 楊士勛 疏:“敗軍之將不可以語勇,驚弦之鳥不可以應弓。”參見“傷弓之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