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語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樂語ㄩㄝˋ ㄩˇyuè yǔ①談論音樂的言辭。《周禮.春官.大司樂》:「以樂語教國子,興道諷誦言語。」②一種文體。宋時宮廷演戲,命詞臣作詞,使伶人歌唱的頌詞。如《蘇東坡集》外集下有〈東坡樂語〉。③製曲者的意想,有時為譜表所不能表出,附記於譜表上的標記,統稱為「樂語」。
樂語-辞源3
【樂語】㊀論樂的言辭。周禮 春官 大司樂:“以樂語教國子。”㊁文體名,卽致語。自 宋以來,宮廷演劇,命詞臣作樂語,使伶人歌唱。先爲對偶韻文,後附以詩,亦有不附詩者,皆祝頌之辭。宋 歐陽脩 王安石 蘇軾等人集中,往往有此一類。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七:“優詞樂語,前輩以爲文章餘事,然鮮能得體。”參閲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 樂語。參見“致語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