晻晻-中華語文大辭典
晻晻晻晻丨ㄢˇ 丨ㄢˇyǎnyǎn〈書〉昏暗不明。[例]日~而下頹(《楚辭‧劉向‧九歎‧惜賢》)∣~日欲暝,愁思出門啼(《樂府詩集‧卷七十三‧雜曲歌辭十三‧古辭‧焦仲卿妻》)。
晻晻-汉语大词典
晻晻(I)1.黑暗貌;昏暗貌。
●汉蔡邕《愁霖赋》:“瞻玄云之晻晻兮,听长空之淋淋。”
●南朝梁陶弘景《冥通记》卷一:“其夕三更中,复闻一人扣户云:‘范帅来!’未应已进……从者唯三人,衣色黑晻晻不可别。”
●唐储光羲《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》诗:“霏霏渠门色,晻晻制岩光。”
2.暗中,无形之中。
●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“王夷甫亦叹云:‘公闇与道合。’”刘孝标注引晋袁宏《名士传》:“王夷甫叹涛‘晻晻为与道合,其深不可测。’”
3.抑郁貌。
●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逢纷>》:“心怊怅以永思兮,意晻晻而自颓。”
洪兴祖补注:“晻,乌感切。”
晻晻(II)1.日无光。
●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惜贤>》:“孰契契而委栋兮,日晻晻而下颓。”
洪兴祖补注:“晻音奄,日无光也。”
●《玉台新咏·古诗<为焦仲卿妻作>》:“晻晻日欲暝,愁思出门啼。”
2.迅速貌。
●《楚辞·九辩》:“岁忽而遒尽兮。”
汉王逸注:“时去晻晻,若骛驰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