痞-中華語文大辭典
痞ㄆ丨ˇpǐ1.痞塊,中醫指腹腔中可以摸到的硬塊。[例]~積︱~結。2.痞子;流氓。[例]~棍︱文~︱地~|兵~。
痞-中華大字典
1、痞讀音:部鄙切,音否,補美切,音鄙,紙韻。釋文:
❶痛也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廣韻云。腹內結痛。
❷否也。氣否結也。見《釋名釋疾病》。
❸~滿。胸悶不舒也。有氣血虛中滿者。有食積者。有痰隔者。有溼熱者。有傷寒誤下裏氣虛而表邪乘虛入距者。仲景傷寒論所謂胸中~甚。則劇痛爲結胸也。
❹~塊。慢性脾腫病也。脾質硬固。自腹面按之。覺有物如塊。故又名~塊。~字又作㾦。難經所謂脾之積。名曰㾦氣是也。按~塊、與~滿有別。~滿、大抵在胸之局部。~塊、大抵在腹之局部。
❺俗謂稔惡者曰~。如地~流~之類。
2、痞讀音:俯九切,音缶,有韻。釋文:病也。見《集韻》。
3、痞讀音:芳杯切,音肧,灰韻。釋文:弱也。見《廣韻》。
4、痞讀音:晡枚切,音桮,灰韻。釋文:弦病。見《集韻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