燋-中華語文大辭典
燋燋ㄐ丨ㄠjiāo1.〈書〉引火用的火把。[例]楚焞置于~,在龜東(《儀禮‧士喪禮》)|莢明不足貴,~燼豈為疑(南朝梁‧王筠〈詠蠟燭詩〉)。2.〈書〉燒灼;火燒。同「焦」。[例]火中無生物,生物入火中,~爛而死焉(漢‧王充《論衡‧說日》)。
燋-中華大字典
1、燋讀音:茲消切,音椒,蕭韻。釋文:
❶所以然持火也。見《說文》。
❷通焦。《禮記內則》:濡炙之舉焦。《釋文》:焦、字又作~。子消反。
〔按今本仍作~〕。
2、燋讀音:側角切,音捉,覺韻。釋文:未枒燭也。《禮記少儀》:主者執燭抱~。《釋文》:~、側角反。又子約反。又音在遙反。
〔按已爇而執之~曰燭。未爇曰~。儀禮旣夕注燭用蒸。疏。~、卽蒸〕。
3、燋讀音:慈焦切,音樵,蕭韻。子肖切,音醮,嘯韻。資昔切,音積,陌韻。釋文:
❶灼龜炬也。《周禮菙氏》:掌供~契以待卜事。
〔注〕:杜子春云。~、讀爲細目~之~。或曰。如薪樵之樵。謂所爇灼龜之木也。故謂之樵。
❷悴也。《淮南氾論》:淸之則~而不謳。
4、燋讀音:卽約切,音爵,疾雀切,音皭,藥韻。釋文:同爝。《莊子逍遙遊》:日月出矣。而爝火不息。《釋文》:爝、本亦作~。
5、燋讀音:識畧切,音勺,藥韻。釋文:同灼。炙也。見《集韻》。
6、灼讀音:職略切,音酌,藥韻。釋文:
❶灸也。見《說文》。
〔按詩節南山箋。皆憂心如火~爛之矣。疏。~、灸燒也。義同〕。
❷燔也。《史記龜策傳》:徵絲~之。
❸燃也。《淮南氾論》:不可~也。
❹枒也。見《廣雅釋詁》。
❺灸也。《楚辭怨世》:唐虞點~而毀議。
〔按醫書。以艾灸體謂之壯。壯者~之轉語〕。
❻明也。見《玉篇》。
❼驚也。見《方言》。
❽盛貌。《文選潘岳賦》:~繡頸而袞背。
❾~~。明也。見《廣雅釋訓》。
〔又〕:華之盛也。見《詩桃夭灼灼其華傳》。
❿~爍。豔色也。《文選左思賦》:暉麗~爍。
⓫同焯。《書立政》:焯見三有俊心。〔今本作~〕。
⓬通炤。《儀禮士喪禮注》:~龜。《越絕書》:作炤龜。
7、爝讀音:卽約切,音爵,疾雀切,音嚼,藥韻。子肖切,音醮,嘯韻。
〔按集釋文:韻。~、或作燋、焳、熦。廣韻。~、訓炬火。燋、訓火未然。分~、燋、爲二。與集韻異〕。
❶苣火祓也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苣、束葦燒之也。祓、除惡之祭也。呂覽本味篇。湯得伊尹。祓之於廟。~以爟火。贊能篇。桓公迎管仲。祓以爟火。
❷然燒之火也。《莊子逍遙游》:日月出矣。而~火不息。《釋文》引《向注》:~、人所然火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