窳-中華語文大辭典
窳窳ㄩˇyǔ1.〈書〉不結實;(品質)粗劣。[例]~劣∣~陋│不分良~。2.〈書〉敗壞;腐敗。[例]~敗│道有隆~。3.〈書〉懶惰;懈怠。[例]~惰│~民│~農。
窳-漢語大字典
窳
《説文》:“窳,污窬也。从穴,㼌聲。朔方有窳渾縣。”
(一)yǔ 《廣韻》以主切,上麌以。魚部。
(1)凹陷;低下。《説文·穴部》:“窳,污窬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污窬,蓋與污衺同,亦謂下也。”徐灝注箋:“污窬,當作污窳。”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“生而首上圩頂,故因名丘云”唐司馬貞索隱:“圩頂,言頂上窳也,故孔子頂如反宇。”明馬歡《瀛涯勝覽·占城國》:“其雄鷄,紅冠白耳,窳腰竅尾,人拏手中亦啼。”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江南十》:“(顔公山)山半稍前,則四旁隆起,其窳處有清濁池。”
(2)器物质量粗劣。《廣韻·麌韻》:“窳,亦(器)病也。”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東夷之陶者器苦窳,舜往陶焉,朞年而器牢。”《新唐書·食貨志四》:“先是諸鑪鑄錢窳薄,鎔破錢及佛像,謂之‘盤陀’。”鲁迅《书信·致许广平(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)》:“有否玩具可得,拟至西安〔单〕市场一看再说,但恐必窳劣,无佳品耳。”
(3)败坏;腐败。如:窳敝;窳败。《三國志·蜀志·郤正傳》:“然而道有隆窳,物有興廢,有聲有寂,有光有翳。”元郝經《立政議》:“天下一大器也,用之久,則必弊窳殘缺。”明李應升《答瞿芝逵》:“今之吏治,病在窳。”《清史稿·災異志二》:“灤州瓜窳,剖之有血,食者立病。”
(4)瘦弱。《文選·枚乘〈七發〉》:“血脈淫濯,手足墯窳。”李善注引應劭《漢書注》曰:“窳,弱也。”《論衡·命義》:“稟性軟弱者,氣少泊而性羸窳,羸窳則壽命短。”
(5)懒惰。《字彙·穴部》:“窳,惰也。”《商君書·墾令》:“農無得糶,則窳惰之農勉疾。”《新序·雜事四》:“梁之邊亭人劬力,數灌其瓜,瓜美;楚人窳,而稀灌其瓜,瓜惡。”宋趙與時《賓退録》卷三:“東蜀楊天惠譔《彰明縣附子記》:‘其實之美惡,視功之勤窳。’”
(6)器中空虚。《玉篇·穴部》:“窳,器空中也。”明劉基《久雨壞牆園蔬盡壓悵然成詩》:“囊橐罄留儲,釜甑恒若窳。”
(7)兽名。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“摣狒猬,㧗窳狻。”李善注引薛綜曰:“窳,窫窳也。類貙虎,亦食人。”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貶誤》:“夫宫中祭邪魅及葬窳,則用昏。”
(二)yú 《集韻》容朱切,平虞以。
古地名。在今山西省绛县境。《集韻·虞韻》:“窳,鄉名,在絳。”